近年来,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因急于追回损失,轻信“黑客”“网络警察”等虚假身份,陷入“二次诈骗”陷阱的现象频发。以下是此类骗局的常见套路、实施步骤及防范建议:
一、二次诈骗的典型套路
1. 冒充“黑客技术团队”
骗子通过贴吧、QQ群、社交媒体等渠道散布“能追回被骗资金”的广告,自称掌握“入侵技术”或“暗网手段”,诱导受害者缴纳保证金、手续费、风险费等。例如,受害者小美因轻信“专业人士”需支付10%手续费的谎言,扫码转账后被二次诈骗。
2. 伪造“网络警察”或“反诈中心”
骗子制作虚假报警平台网页或宣传视频,植入“报警QQ”,冒充公检法人员以“冻结账户需押金”为由,要求转账至指定账户。部分案例中,骗子甚至通过视频通话伪造警员身份,进一步骗取信任。
3. 假冒“同病相怜”的受害者
骗子主动联系在社交平台分享被骗经历的用户,谎称自己通过“黑客”成功追回资金,并推荐所谓“技术团队”。通过建立信任后,联合“黑客”以技术费、合约金等名义实施诈骗。
4. 利用钓鱼网站或虚假政策
通过伪造“退费申请”“补贴”等网页,诱导填写银行卡信息或下载木马程序。例如,某案例中,诈骗分子发送“退税返还补贴”钓鱼链接,骗取验证码后转走资金。
二、骗局实施的关键步骤
1. 精准锁定目标:
通过搜索被骗者发布的求助信息、购买诈骗受害者的隐私数据(如保健品购买记录、经历)等方式,筛选出有追回需求的群体。
2. 伪造技术背书:
提供虚假的“成功案例”截图、伪造的“警方合作”文件,甚至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视频通话,增强欺骗性。
3. 分阶段收费:
以“定金→合约金→风险费→解压密码费”等连环名目逐步诱导转账,利用受害者急于追回损失的心理迫使其持续付款。
三、防范建议
1. 立即报警,拒绝自行“追损”:
公安机关是唯一合法处理诈骗案件的渠道,任何声称“私下追回资金”的均为骗局。警方明确表示,不存在所谓“黑客技术追款”。
2. 警惕陌生链接与信息:
不点击短信、社交媒体中的不明链接,不下载“银联会议”“抖音会议”等山寨软件,避免屏幕共享导致信息泄露。
3. 保护个人信息:
避免在社交平台公开被骗细节(如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),防止被二次诈骗团伙精准锁定。
4. 验证身份与渠道:
对自称“警察”“黑客”“客服”的人员,通过官方电话或线下机构核实身份。例如,银行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验证码或要求转账。
5.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:
安装反钓鱼插件(如Netcraft、Avira),定期更新杀毒软件,使用强密码并开启双因素认证,防范钓鱼网站和木马程序。
四、遭遇诈骗后的正确应对
记住:天上不会掉馅饼,网络世界更没有“万能黑客”。唯有保持冷静、及时报警,才能避免陷入“越追损越损失”的恶性循环。